驗血能驗出癌病嗎?

郭詠觀醫生 (Dr. Jason Kwok)

癌病雖然可怕,但若及早發覺,並及時接受適當的治療,多種癌病都是可以治癒的,可是,當患 者感到不舒服或發現身體有硬塊求診時,癌病可能已達後期、難於醫治的階段了,所以,政府推 行『篩選普檢』(mass screening),希望在患者感覺到身體有問題前能檢查出毛病,儘早醫治,醫 生為病人做的臨床身體檢查 (physical examination) 有很大的局限性,醫生可以摸得到的硬塊其實 已病發了一段時間,況且,內臟是很難摸得到的,故推出定期的子宮頸抹片 (Pap’s smear)、乳房 鏡 (mammogram)、探肛 (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糞便隱血 (fecal occult blood) 及大腸鏡 (colonoscopy) 等檢查,都能有效及早分別驗出子宮頸癌、乳癌、前列腺癌及大腸癌等,這些檢查 可能帶來不舒服的感受、或需要繁複的程序,若驗血能驗出癌病,豈不是簡單妥當,互聯網上亦 流傳謂驗血能驗出多種不同的癌病,並建議驗血,查看是不是患上癌病。

體液 (包括血液和尿液等) 和身體組織可能含『腫瘤指標』(tumour marker),這些生化物質的水平 在健康的人是很低的,但在患上癌病的人就會昇高,例如﹕肝癌和『甲胎蛋白』(α-foetoprotein 簡 稱 AFP)、大腸癌與『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簡稱 CEA)、前列腺癌與『前列腺特 異抗體』(Prostate Specific Antibody 簡稱 PSA)、卵巢癌與『癌抗原 125』(Cancer Antigen 125 簡稱 CA-125)、乳癌與『癌抗原 15-3』(Cancer Antigen 15-3 簡稱 CA 15-3)、胰臟癌與『癌抗原 19-9』 (Cancer Antigen 19-9 簡稱 CA-19-9) 等﹐可以用來對癌病作篩檢、診斷、測定預後 (prognosis)、 檢測對治療的反應和查探復發等。

如同任何檢查,驗血也有它的局限性,不可能百份之一百準確,一個理想的腫瘤指標應是﹕(一) 只有患上癌病時才呈陽性 (positive),沒有患上癌病則呈陰性 (negative)﹔(二) 在癌病的初期也呈 陽性﹔(三) 明確與某種癌病相連﹔(四) 可以反映出癌病的大小和擴散的程度。可是,暫時仍未有 符合這些標準的腫瘤指標,因為腫瘤指標都缺乏應有的『靈敏性』(sensitivity) 和『特異性』 (specificity),靈敏性是檢查能正確標明驗血者患上癌病,但大多數腫瘤指標的靈敏性都不高,因 為指數只在癌病中、後期才昇高,故此未能在癌病初期、當患者仍未發病時檢查出來,所以會出 現『假陰性』(false negative) 的報告,給予患者錯覺,以為並沒有患上癌病、因而耽誤醫治的良 機﹔特異性是檢查能正確標明驗血者並沒有患上癌病,但大多數腫瘤指標的特異性並不高、不能 確定患者患上某一種癌病,因為腫瘤指標可能在其他情況也會昇高,例如其他器官生癌、或只是 良性腫瘤、甚至發炎也會導致腫瘤指標昇高,所以,會出現『假陽性』(false positive) 的報告,令 沒有患上癌病的人需要接受進一步、可能是很繁複的檢查,甚至需要動手術,就算最後確定沒有 患上癌病,但已虛驚一場,承受沉重的心理壓力。

此外,從統計學的角度看,由於癌病的發病率並不高,就算是靈敏性和特異性都屬高度的腫瘤指 標的『預測效用』(predictive value) 也不高,以一個發病率為每十萬人有五十個個案的癌病為 例,靈敏性最少是 90% 和特異性超過 99.6% 才能達到研究人員所能接受最低程度的預測效用,所 以,大部份的腫瘤指標都不適合用作癌病篩選檢查的工具,在美國,只有『前列腺特異抗體』獲 批准用作篩選檢查前列腺癌,所以,大家要明白每一種腫瘤指標的靈敏性和特異性、應用的準 則、限制和可能出現的誤差等。腫瘤指標的最大用途,是病人被證實患上癌病,而與這個癌病相 連的腫瘤指標也昇高,當病人接受手術後,檢查腫瘤指標的水平能確定癌細胞是不是已被徹底割 除,若腫瘤指標已回復正常水平,顯示癌細胞已被徹底割除,定時的覆檢能及早查出癌病有沒有 復發,只是在這些情況下,驗血檢查腫瘤指標的水平才能為患者和醫生提供最有用的資料。